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知称,《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金融16条”)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其他不涉及使用期限的政策长期有效。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存量贷款展期、配套融资管理指明了优惠政策延期的方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意味着继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后,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再度加码。这两项延期的政策重点指向房地产供给端,有助于进一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促进保交楼,提振楼市信心。

  进一步改善房企融资

  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联合出台“金融16条”,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风险处置、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其中两条政策规定了适用期限。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延期的政策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这也是“金融16条”中比较重要的两项政策。

  具体来看,在存量融资展期方面,原政策规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此次政策调整后,“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

  另外,“金融16条”规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半年内,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此次调整后,适用期限也延至2024年12月31日前。

  总的来看,此举可以保持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称,相当于对于房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支持再延长了一年半的时间。金融管理部门根据市场形势及状况,灵活调整政策使用期限,可以更好地支持保交楼和稳定房地产市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政策适用期限延长后,一方面将直接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金融机构顾虑,鼓励金融机构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配套融资,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除上述两项政策外,其他不涉及使用期限的政策长期有效。各金融机构应按照文件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设立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设立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落实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延续实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对“金融16条”两项政策进行延期……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来看,上述举措对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推动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此次“金融16条”两项政策延期,进一步表明政策持续支持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方向未变。叶银丹表示,此举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未来,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应通过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支箭”以及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措施,加大对优质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支持,继续加大对保交楼项目专项支持;同时,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此外,还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因区施策,加快调整优化住房信贷政策。

  王青预计,接下来在因城施策原则下,各地在适度放松限购限贷、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减免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费、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等方面,将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