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间,我们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历史性飞跃,中国也从金融大国逐步走向金融强国。南洋商业银行,这家创办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的外资银行,也不断以实际行动书写初心,在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交出了自己的靓丽答卷。源起香江,扎根华夏,联贯中港,拥抱世界,南洋商业银行的红色金融路愈走愈深,愈走愈实……

诞生·登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1921年建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向世界宣布:我们“站起来”了!但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泱泱中华虽有五千年文明,新中国却仍是襁褓中的婴儿,国民经济亟待恢复,金融秩序亟需整顿。也是这一年,站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两段道路的关键转折点上,爱国侨胞庄世平先生,眼见香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分量逐步加重,深谙唯有在港创办国人自己的银行,才能让新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便排除万难,创办南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南商”),在港英当局严控的中环,庄严地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图:1981年南商发行首张通行内地的信用卡。

1981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说,这两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新路,为新中国进一步“富起来”指明了方向,也为此后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大踏步赶上时代提供了遵循。也正是这两年,香江之畔的南洋商业银行,同样发生了几件“大事”——1981年,南商发行了通往内地的“第一张”信用卡——发达卡,为推近内地商贸往来和旅游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同年,将香港市场上成熟的楼宇按揭模式引入深圳,首开先河发放内地“第一笔”住房按揭贷款;1982年,庄世平先生决意跨过深圳河,在新中国的土地上开立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这家分行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这三个“第一”,对国内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巨大。事实上改革开放后内地“第一笔”境外商业银行贷款也是由南商发放,“第一台”ATM自动取款机也由南商安装……这一系列的“第一”,既是南商红色金融路上的光辉里程碑,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册上的生动注脚。

图:1982年南商银行深圳分行开业仪式。

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末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地域上而言大体是从特区到全国、由沿海城市一路挺进腹地的进程,南商在内地的网点布局亦始终紧紧循此步伐。从1982年在深圳设立第一家外资行分行,到1988年服务海南经济特区建设而设立海口分行,以及在广州、大连这些改革开放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相继设立分行,再到1995年将北京代表处升格为北京分行,成为首批在北京设立的外资行分行,南商承初心而担使命,始终以践行国家发展战略和服务改革开放大局为己任。

图:1995年朱镕基副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庄世平,回应南商在京设立分行事宜。

扩张·扎根

1997年,这一年的“七一”是个不寻常的“七一”,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百感交集。紫荆花盛开,归帆踏浪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标志着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完成收回祖国东方明珠之使命。这一年,庄世平先生被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执着一念孺子牛,内地对外开放之门每每放宽一些,南商都会以坚定步履迅速跟上,每一个步子都饱含着庄老对祖国的一片忠贞赤诚,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良苦用心。

图:1997年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为庄世平颁授紫荆勋章。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迎来了空前开放。国内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强音,迈开踏出国门的步伐,纷纷“走出去”;境外资金眼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乘势涌入国内资本市场,纷纷“走进来”。这一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进入潮涌潮出、双向提速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为中国从“富起来”走到“强起来”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也在这一年,南洋商业银行内地分行合而为一,变身为内地法人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商(中国)”],更好地将其在贸易融资、跨境金融、汇兑结算方面的禀赋因地制宜地本土化。一方面以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一方面将跨镜投资“引进来”,与香港及内地经济一起快速发展、壮大。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的深化改革,是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在华外资银行亦是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并举的重要阵地。这一年,南商(中国)增资24亿元人民币加码中国市场,注册资本达到65亿元人民币,既表达了对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纵深推进、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完善的坚定信心,也大大提升了在同业中的资本实力,为日后业务的稳健发展、合规经营夯实地基。

转型·融合

2016年,“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为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贷联动试点工作启动,昭示着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水平和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这一年,南洋商业银行完成股权交割,成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国有资管与外资银行的首创式联姻引起业内瞩目。中国信达有了南商的加入,补全了银行基础业务的“一角”,可以通过证券、信托、租赁等多项金融业务手段,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扩大对了金融服务维度,更好践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命。南商亦依托集团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着力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切实提升自身穿透服务能力。2017年,南商(中国)再度增资30亿元人民币,股本增加至95亿元人民币,持续加码在华业务。

图:2016年中国信达与中国银行完成南商股权交割,南商正式加入中国信达。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南商中国党委正式成立,南商成为了在华41家法人银行中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设立党委的外资银行。围绕中国信达党委“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思路,南商(中国)深化统筹,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强化了银行以金融助力实体的责任担当落实情况。一方面也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确保稳健发展。相较于先前党总支的组织形式,设立党委能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从业务层面助推经营发展,党委则可从宣传教育、文化浸染层面,可持续地引领经营发展。双向发力,党建工作做得更实了,对生产力亦是一种推动。这一年,南商(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新系统成功上线,标志着南商金融科技发展的全新起点;这一年,南商普惠宝——支小助农线上融资平台集中作业的第一笔业务成功落地,标志着南商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2020年,于中国、于世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南商中国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银保监会党委以及信达党委决策部署,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小微、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将党建与业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化作行动自觉。逆势而上显担当,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南商(中国)在荆楚大地上开立了武汉分行,成为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首家落户武汉的金融机构。选择在这一特殊时期设立武汉分行,既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响应政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南商(中国)打造区域化竞争优势、构建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是南商(中国)秉承初心,不忘使命,延续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图:2020年南商(中国)武汉分行开业。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南洋商业银行加入中国信达也迎来了五周年。七十余年筚路蓝缕,南商业务加速转型、格局日益丰满,在打造区域化竞争优势、构建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的同时,也始终将自身的发展置于民族命运、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中考量。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血脉中深植红色基因的南洋商业银行,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心任务,继续锐意进取,扬帆聚力,步履坚定地续写新时代的红色金融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