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十四五”开门红,完成了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站在2022年新起点上,近期出台的政策效果如何、经济是否继续稳步恢复、企业预期是否好转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项先行指数,今年1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走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信息。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制造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1.1%和51.0%,均保持在扩张区间,但分别低于上月0.2个、1.6个和1.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1月份制造业PMI小幅回落,既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需求偏弱的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新订单指数回落且位于荣枯线以下,反映需求不足为最突出困难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37%以上,表明需求不足问题仍较突出。目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要认真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积极扩大内需、确保供应链稳定,着力巩固经济全面回升向好的基础。

  制造业PMI回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

  自2021年11月份以来,制造业PMI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经济运行整体持稳。今年1月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但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慢。

  分析指数略有回落的原因,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主要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加之疫情多点散发和淡季因素影响,消费品等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市场需求整体仍显不足,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1月份部分制造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制造业PMI指数季节性回调。在过去10年里,制造业PMI指数有8年在1月份下降。

  其中,市场需求不足需要特别关注,这也是2021年制造业PMI连续多月下滑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4%,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

  价格指数有所回升,1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6.4%和50.9%,高于上月8.3个和5.4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较上月上涨。唐建伟表示,这主要因为1月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明显上升以及追踪19种大宗商品走势的美国商品调查局(CRB)指数上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回升,其中,能源、钢铁、矿产类价格涨势明显。

  此外,从企业预期来看,1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高于上月3.2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信心有所回升。

  疫情反复影响服务业景气度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扩张,但步伐有所放慢。

  具体来看,服务业方面,近期国内疫情散发波及省份较多,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50.3%,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为近5个月低点。从行业情况看,受疫情反复等影响,运输、邮政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行业景气水平回落;涉及接触性消费的住宿、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45.0%以下低位区间。

  建筑业方面,受雨雪天气及春节临近工人陆续返乡等影响,建筑业施工进度继续放缓。1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9.2%,降至临界点以下。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4%,较上月有明显回升,表明建筑业企业对节后生产经营预期较为乐观。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服务业供需增速放缓导致非制造业整体增速放缓。除疫情影响相关行业外,其余主要行业变化显示非制造业平稳运行的基础仍在。

  稳需求是政策发力重中之重

  分析PMI指数可知,2022年1月份,我国经济仍保持较好韧性,整体恢复势头没有改变,但趋势性因素和短期因素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压力。尤其是当前市场需求仍显不足,疫情反复,加之能源、基础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中小企业经营还面临困难。1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6.0%,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降至近期低点。

  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巩固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宏观政策“组合拳”仍要适度靠前发力。专家表示,稳需求是一季度经济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近期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一季度投资持续发力奠定基础。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有利于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项PMI数据下降,订单类指数走低,反映出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预计宏观政策稳增长力度将加大,需要主动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唐建伟表示,财政政策有较大的发力空间,有助于提振信心并激发市场活力,带动并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货币政策工具箱将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增长,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