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是源远流长,有书籍记载的槟榔历史大概有千年之远。而槟榔在古代就已经被作为一种接待宾客的果品了,晋代《南方草木状》里面就有记载:“交广人凡贵胜族客,必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可见在那时用槟榔待客就已经是一种尊客礼节了。凡是结交贵族宾客,必先呈上槟榔,来表达对贵客的重视和欢迎。所以那时的槟榔也有“宾门”之称,取的正是“宾客临门”的含义。

在古代,中原地区通往岭南的主要路线就是由湘江南下,湘潭位于这一路线的终端,河湾的泊船条件是优于长沙的。而明朝中叶设县之后,湘潭很快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

正因如此,湘潭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湘潭本地的传统完全断裂,新移民的生活给外来习俗的进入创造了机会,来自广东的槟榔食俗很快便在此扎根。

到了咸丰年间,槟榔已经成为广东商人贩卖到湘潭的主要货品,学者罗汝怀写道:湘潭人每天要在槟榔上花掉数十上百文钱。

逐渐地,湘潭槟榔商人也开始迎合大众口味,将石灰、蒌叶的原始组合逐渐升级为饴糖、五香、玫瑰等口味,后又发明出桂油槟榔、红糖槟榔等香甜的新口味,这些现代湖南槟榔的祖先很快在其他县市受到欢迎。

历史如河,但总有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会被传承,槟榔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现如今,槟榔作为一种待客文化依然存在,在湖南地区用槟榔来待客的风俗就被流传了下来。槟榔对于湖南人而言,是社会交际的一块敲门砖,送礼送槟榔在湖南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果小伙伴是第一次去湖南,总会遇到热情的湖南朋友递上槟榔,借此来表达一份地主之仪。另外,湖南人在过年待客的时候,就会用槟榔点上桂子油,并用红纸包裹,人们把这种特别的食物被称为“元宝”,代表的正是吉祥如意的寓意。把一份吉祥如意送给客人,也寄托了湖南小伙伴的一份祝福。2016年槟榔文化入选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更是给了这种湖南特有的槟榔待客文化肯定和认可。

在湖南槟榔是社交礼仪的一个缩影,朋友间互递槟榔是友谊,给朋友递槟榔是热情,这也算是湖南人之间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吧。